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Property
老UNIX 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在磁盘上看起来像这样:
超级块(S)包含有关整个文件系统的信息:卷的大小、有多少inode、指向空闲列表块的头部的指针等等。磁盘的inode 区域包含文件系统的所有inode。最后,大部分磁盘都被数据块占用。
老文件系统的好处在于它很简单,支持文件系统试图提供的基本抽象:文件和目录层次结构。与过去笨拙的基于记录的存储系统相比,这个易于使用的系统真正向前迈出了一步。与早期系统提供的更简单的单层次层次结构相比,目录层次结构是真正的进步。
问题:性能不佳
老UNIX文件系统将磁盘当成随机存取内存。数据遍布各处,而不考虑保存数据的介质是磁盘的事实,因此具有实实在在的、昂贵的定位成本。例如,文件的数据块通常离其inode非常远,因此每当第一次读取inode 然后读取文件的数据块时,就会导致昂贵的寻道。
更糟糕的是,文件系统最终会变得非常碎片化(fragmented),因为空闲空间没有得到精心管理。空闲列表最终会指向遍布磁盘的一堆块,并且随着文件的分配,它们只会占用下一个空闲块。结果是在磁盘上来回访问逻辑上连续的文件,从而大大降低了性能。
例如,假设以下数据块区域包含4 个文件(A、B、C 和D),每个文件大小为两个块:
如果删除B 和D,则生成的布局为:
可用空间被分成两块构成的两大块,而不是很好的连续4 块。假设现在希望分配一个大小为4 块的文件E:
E 分散在磁盘上,因此,在访问E时,无法从磁盘获得峰值(顺序)性能。你首先读取E1和E2,然后寻道,再读取E3和E4。这个碎片问题一直发生在老UNIX 文件系统中,并且会影响性能
另一个问题:原始块大小太小(512 字节)。因此,从磁盘传输数据本质上是低效的。较小的块是好的,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部碎片(internal fragmentation,块内的浪费),但是由于每个块可能需要一个定位开销来访问它,因此传输不佳。
如何组织文件系统数据结构以提高性能?在这些数据结构之上,需要哪些类型的分配策略?如何让文件系统具有“磁盘意识”?
伯克利的一个小组决定建立一个更好、更快的文件系统,称之为快速文件系统(Fast File System,FFS)。思路是让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分配策略具有“磁盘意识”,从而提高性能。
组织结构:柱面组
第一步是更改磁盘上的结构。FFS 将磁盘划分为一些分组,称为柱面组(cylinder group,而一些现代文件系统,如Linux ext2 和ext3,就称它们为块组,即block group)。一个具有10 个柱面组的磁盘:
这些分组是FFS 用于改善性能的核心机制。通过在同一组中放置两个文件,FFS 可以确保先后访问两个文件不会导致穿越磁盘的长时间寻道。
因此,FFS 需要能够在每个组中分配文件和目录。每个组看起来像这样:
出于可靠性原因,每个组中都有超级块(super block)的一个副本(例如,如果一个被损坏或划伤,你仍然可以通过使用其中一个副本来挂载和访问文件系统)。
在每个组中,需要记录该组的 inode 和数据块是否已分配。每组的 inode 位图(inode bitmap,ib)和数据位图(data bitmap,db)起到了这个作用,分别针对每组中的inode 和数据块。位图是管理文件系统中可用空间的绝佳方法,因为很容易找到大块可用空间并将其分配给文件,这可能会避免旧文件系统中空闲列表的某些碎片问题。
最后,inode 和数据块区域就像之前的极简文件系统一样。像往常一样,每个柱面组的大部分都包含数据块。
策略:如何分配文件和目录
有了这个分组结构,FFS 现在必须决定,如何在磁盘上放置文件和目录以及相关的元数据,以提高性能。很简单:相关的东西放一起(以此推论,无关的东西分开放)。
因此,为了遵守规则,FFS 必须决定什么是“相关的”,并将它们置于同一个区块组内。相反,不相关的东西应该放在不同的块组中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FFS 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放置推断方法。
首先是目录的放置。FFS 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:找到分配数量少的柱面组(因为希望跨组平衡目录)和大量的自由inode(因为希望随后能够分配一堆文件),并将目录数据和inode 放在该分组中。当然,这里可以使用其他推断方法(例如,考虑空闲数据块的数量)。
对于文件,FFS 做两件事。首先,它确保(在一般情况下)将文件的数据块分配到与其inode 相同的组中,从而防止inode 和数据之间的长时间寻道(如在老文件系统中)。其次,它将位于同一目录中的所有文件,放在它们所在目录的柱面组中。因此,如果用户创建了4个文件,/dir1/1.txt、/dir1/2.txt、/dir1/3.txt 和/dir99/4.txt,FFS 会尝试将前3 个放在一起(同一组),与第四个远离(它在另外某个组中)。
应该注意的是,这些推断方法并非基于对文件系统流量的广泛研究,或任何特别细致的研究。相反,它们建立在良好的老式常识基础之上。目录中的文件通常一起访问(想象编译一堆文件然后将它们链接到单个可执行文件中)。因为它们确保了相关文件之间的寻道时间很短,FFS 通常会提高性能。
测量文件的局部性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推断方法是否有意义,分析文件系统访问的一些跟踪记录,看看是否确实存在命名空间的局部性。
具体来说,进行SEER 跟踪,并分析了目录树中不同文件的访问有多“遥远”。例如,如果打开文件f,然后跟踪到它重新打开(在打开任何其他文件之前),则在目录树中打开的这两个文件之间的距离为零(因为它们是同一文件)。如果打开目录dir 中的文件f(即dir/f),然后在同一目录中打开文件g(即dir/g),则两个文件访问之间的距离为1,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目录,但不是同一个文件。换句话说,距离度量标准衡量为了找到两个文件的共同祖先,必须在目录树上走多远。它们在树上越靠近,度量值越低。
图展示了SEER跟踪中看到的局部性,针对SEER集群中所有工作站上的所有SEER跟踪。x 轴是差异度量值,y 轴是具有该差异值的文件打开的累积百分比。具体来说,对于SEER 跟踪,你可以看到大约7%的文件访问是先前打开的文件,并且近40%的文件访问是相同的文件或同一目录中的文件(即0 或1 的差异值)。因此,FFS的局部性假设似乎有意义(至少对于这些跟踪)。
有趣的是,另外25%左右的文件访问是距离为2 的文件。当用户以多级方式构造一组相关目录,并不断在它们之间跳转时,就会发生
这种类型的局部性。例如,如果用户有一个src目录,并将目标文件(.o 文件)构建到obj 目录中,并且这两个目录都是主proj 目录的子目录,则常见访问模式就是proj/src/foo .c 后跟着proj/obj/foo.o。这两个访问之间的距离是2,因为proj 是共同的祖先。FFS 在其策略中没有考虑这种类型的局部性,因此在这种访问之间会发生更多的寻道。
大文件例外
在FFS 中,文件放置的一般策略有一个重要的例外,它出现在大文件中。如果没有不同的规则,大文件将填满它首先放入的块组(也可能填满其他组)。以这种方式填充块组是不符合需要的,因为它妨碍了随后的“相关”文件放置在该块组内,因此可能破坏文件访问的局部性。
因此,对于大文件,FFS 执行以下操作。在将一定数量的块分配到第一个块组(例如,12 个块,或inode 中可用的直接指针的数量)之后,FFS 将文件的下一个“大”块(即第一个间接块指向的那些部分)放在另一个块组中(可能因为它的利用率低而选择)。然后,文件的下一个块放在另一个不同的块组中,依此类推。
如果没有大文件例外,单个大文件会将其所有块放入磁盘的一部分。使用一个包含10 个块的文件的小例子。以下是FFS 没有大文件例外时的图景:
有了大文件例外,可能会看到像这样的情形,文件以大块的形式分布在磁盘上:
在磁盘上分散文件块会损害性能,特别是在顺序文件访问的相对常见的情况下(例如,当用户或应用程序按顺序读取块0~9 时)。可以通过仔细选择大块大小,来改善这一点。
具体来说,如果大块大小足够大,大部分时间仍然花在从磁盘传输数据上,而在大块之间寻道的时间相对较少。每次开销做更多工作,从而减少开销,这个过程称为摊销(amortization)。
假设磁盘的平均定位时间(即寻道和旋转)是10ms。进一步假设磁盘以40MB/s 的速率传输数据。如果目标是花费一半的时间来寻找数据块,一半时间传输数据(从而达到峰值磁盘性能的50%),那么需要每10ms 定位开销导致10ms 的传输数据。所以问题就变成了:为了在传输中花费10ms,大块必须有多大?
基本上,如果以40 MB/s 的速度传输数据,每次寻找时只需要传输409.6KB,就能花费一半的时间寻找,一半的时间传输。同样,可以计算达到90%峰值带宽所需的块大小(结果大约为3.69MB),甚至达到99%的峰值带宽(40.6MB!)。越接近峰值,这些块就越大。
但是,FFS 没有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来跨组分布大文件。相反,它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,基于inode 本身的结构。前12 个直接块与inode 放在同一组中。每个后续的间接块,以及它指向的所有块都放在不同的组中。如果块大小为4KB,磁盘地址是32 位,则此策略意味着文件的每1024个块(4MB)放在单独的组中,唯一的例外是直接指针所指向的文件的前48KB。
磁盘驱动器的趋势是传输速率相当快,因为磁盘制造商擅长将更多位填塞到同一表面。但驱动器的机械方面与寻道相关(磁盘臂速度和旋转速度),改善相当缓慢。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,机械成本变得相对昂贵,因此,为了摊销所述成本,必须在寻道之间传输更多数据。
关于FFS的其他几件事
FFS 也引入了一些其他创新。特别是,设计人员非常担心容纳小文件。事实证明,当时许多文件大小为2KB 左右,使用4KB 块虽然有利于传输数据,但空间效率却不太好。因此,在典型的文件系统上,这种内部碎片(internal fragmentation)可能导致大约一半的磁盘浪费。
FFS 设计人员采用很简单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他们决定引入子块(sub-block),这些子块有512 字节,文件系统可以将它们分配给文件。因此,如果创建了一个小文件(比如大小为1KB),它将占用两个子块,因此不会浪费整个4KB 块。随着文件的增长,文件系统将继续为其分配512 字节的子块,直到它达到完整的4KB 数据。此时,FFS 将找到一个4KB 块,将子块复制到其中,并释放子块以备将来使用。
这个过程效率低下,文件系统需要大量的额外工作(特别是执行复制的大量额外I/O)。因此,FFS 通常通过修改libc库来避免这种异常行为。该库将缓冲写入,然后以4KB 块的形式将它们发送到文件系统,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避免子块的特殊情况。
FFS 引入的第二个巧妙方法,是针对性能进行优化的磁盘布局。那时候(在SCSI 和其他更现代的设备接口之前),磁盘不太复杂,需要主机CPU 以更加亲力亲为的方式来控制它们的操作。当文件放在磁盘的连续扇区上时,FFS 遇到了问题。
具体来说,在顺序读取期间出现了问题。FFS 首先发出一个请求,读取块0。当读取完成时,FFS 向块1 发出读取,为时已晚:块1 已在磁头下方旋转,现在对块1 的读取将导致完全旋转。
FFS 使用不同的布局解决了这个问题。通过每次跳过一块(在这个例子中),在下一块经过磁头之前,FFS 有足够的时间发出请求。实际上,FFS 足够聪明,能够确定特定磁盘在布局时应跳过多少块,以避免额外的旋转。这种技术称为参数化,因为FFS 会找出磁盘的特定性能参数,并利用它们来确定准确的交错布局方案。
使用这种类型的布局只能获得50%的峰值带宽,因为你必须绕过每个轨道两次才能读取每个块一次。幸运的是,现代磁盘更加智能:它们在内部读取整个磁道并将其缓冲在内部磁盘缓存中(由于这个原因,通常称为磁道缓冲区,track buffer)。然后,在对轨道的后续读取中,磁盘就从其高速缓存中返回所需数据。因此,文件系统不再需要担心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级细节
FFS 还增加了另一些可用性改进。FFS 是允许长文件名的第一个文件系统之一,因此在文件系统中实现了更具表现力的名称,而不是传统的固定大小方法(例如,8 个字符)。此外,引入了一种称为符号链接的新概念。正如第40 章所讨论的那样,硬链接的局限性在于它们都不能指向目录(因为害怕引入文件系统层次结构中的循环),并且它们只能指向同一卷内的文件(即inode 号必须仍然有意义)。符号链接允许用户为系统上的任何其他文件或目录创建“别名”,因此更加灵活。FFS 还引入了一个原子
rename()
操作,用于重命名文件。